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在合肥市瑶海法院民二庭从事法官助理工作,近距离地观察、学习、参与了瑶海法院的办案过程。
全年收案42000件,人均办案800件,每周收案30件,每天庭审近十个……这是瑶海法院真实的工作写照。除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瑶海法院是如何在年收案量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二名的情况下突出重围,高效运转的呢?三个月内,我作为参与者,亲自体验了这来自合肥的办案速度。
走进瑶海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诉调对接中心的大大小小隔间是瑶海法院多元解纷“大本营”。瑶海法院联合区政法委、区司法局等2家行业组织、8个调解机构及单位,分别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商会调解工作室、道交纠纷调解工作室等多个调解工作室,更返聘2名退休法官、选任特邀调解员60名、邀请10多名实习律师,一同开展简易案件的前期送达和诉前调解工作。2023年以来,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2000余件,调解结案2400余件,撤诉1700余件。
2020年5月份以后,瑶海法院划分办案团队,组建了速裁中心简案办理团队,民一庭、民二庭两个繁案团队。每周,先由速裁中心对立案庭已立案案件进行分选,挑选案件数占案件总数的60%,剩余案件由立案庭分派到繁案团队进行审理。这种由速裁团队直接参与选案的方式,以及近期瑶海法院开展的每个部门根据不同案由审理案件的改革,都是为了促进后期审判工作中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以及类案同判,提高法官的办案效率。
为完善送达服务措施,瑶海法院与邮政EMS合作,配备EMS驻点工作人员、专用设备和办公室,由EMS人员完成大量的打印、邮寄工作。所有需要邮寄的法律文书、案件材料,由书记员统一与EMS工作人员联系,通过EMS邮寄送达,提高送达效率。
送达保全中心是瑶海法院为案件送达专门量身定制的司法送达团队,专门服务于无法通过邮寄送达的案件送达。作为集约送达模式,送达保全中心干警接到案件送达任务后,以点扩面,同地区沿路规划,多地区多案件一次性上门送达,解决了以往传统送达分散的弊端,大幅度节约了司法资源,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如何在有限的办案时间内实现每个案件的快速办理,瑶海法院的做法就是法官、法官助理与书记员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各司其职流水线式进行案件办理。而材料汇报、案例编写、内勤事务等事务性工作从办案团队分离出来,让办案团队更专注地从事案件办理。
为提高办案效率,今年9月份开始,瑶海法院还开始探索法官助理办案模式,办案团队从原来的“1+1+1”3人模式即“1个法官+1个法官助理+1个书记员”模式改变为“3+2”5人模式,在原来模式基础上增加了1个法官助理和1个书记员。新增加的1个法官助理和1个书记员作为大团队中新的小团队,既依靠于原来的3人模式中的法官进行庭审,又单独承担案件办理工作。小团队中法官助理需要承担的办案数量为法官的80%。新模式以培养法官助理的办案能力、减轻法官的办案压力为目的,目前已经正式实行。
通过多效并举,多管齐下,2022年瑶海法院主要办案指标位居全市法院第一方阵。2023年以来,瑶海法院一直行走在改革路上,相信一定会取得令群众更满意的成果。
而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不论是哪个地区的法院人,都一直在为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虽然案件一直在增长,问题也一直存在,但法院人会用无比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坚定地行走在法治社会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