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歙县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教育引导群众护佑绿水青山,最大限度实现惩治、修复、警示“一判三赢”,为擦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贡献司法力量。
搭建一个平台
聚焦实境普法、实地普法,以“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为依托常态化组织旁听庭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环保意识。自3月工作站的司法保护新安江巡回法庭首槌敲响以来,在三阳、深渡等地组织破坏环境类违法犯罪案件旁听庭审5场,撰写的五篇相关稿件中有三篇获《人民法院报》刊载,并获安徽长安网、安徽高院等省级新媒体平台关注。特别是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和世界环境日开展的两场巡回审判活动,分别登上了《人民法院报》两会特刊和头版。
用活一众载体
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构建立体式多样化宣传矩阵,持续扩大宣传覆盖面。
巩固传统平台阵地。与市县两级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邀请记者参与巡回审判、增殖放流、普法宣传等环境资源保护公益活动,拍摄视频、图片并及时发布新闻宣传报道。在《安徽法制报》《黄山日报》等多家纸媒上发表《联动护航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法润一江清水》等涉环境资源保护宣传报道10余篇。
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在抖音官方账号制作并发布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保护环境类普法短视频4条,观看群众63万。策划“保护新安江 鱼你同行”增殖放流直播活动,30余万网友通过安徽政法微博、黄山政法微信平台及本院官方抖音号体验沉浸式放鱼,通过直播镜头呼吁广大网友携手保护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
厚植生态人文底色。充分挖掘徽文化富矿,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润歙山歙水、城镇村居。探索将传统生态理念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结合“禁渔碑”“禁伐碑”进行普法宣传,让古徽州文物发挥教化民众新光彩。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致富思路,体现歙县地域特色的稿件《枇杷熟时邻里和》《核桃开竿纠纷解》获最高人民法院全媒体推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激发群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